公元210年,周瑜因病去世,孙权来奔丧股票实盘配资,看着周瑜5岁的女儿,说道:“给我做媳妇吧”。旁边的小乔大吃一惊,问道:“我女儿这么小,怎么能做你的媳妇?”
建安十五年,东吴大都督周瑜正值壮年。他率军驻守江陵,统领着孙权麾下最精锐的水军,为东吴的军事重镇把守长江。
此时的周瑜已经立下赫赫战功,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刘备军击败曹操。这一战不仅粉碎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,更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。
随着曹军南下的威胁逐渐减弱,周瑜开始将目光投向西面的益州。他向孙权提出了进攻益州的战略构想,认为当时益州内部混乱,正是出兵的最佳时机。
孙权对这个计划表示认同,毕竟占据益州不仅能获得大量物资,还能切断曹操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。于是他批准了周瑜的请求,准许他筹划这次军事行动。
然而天不遂人愿,就在周瑜返回江陵准备发动进攻时,途经巴丘时突然染上重病。当地的医师们竭尽全力救治,却始终无法找出病因。
病情来势汹汹,周瑜的身体每况愈下。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便让亲信整理了军务交接文书,将军中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。
周瑜在临终前,思绪飘回了过去的峥嵘岁月。从跟随孙策打下江东,到携手抗击曹操,再到如今筹划进取益州,年仅三十六岁的他已经走完了璀璨的一生。
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一双儿子和才五岁的小女儿周彻。好在他的妻子小乔贤惠能干,想必能将孩子们抚养成人。
建安十五年冬,周瑜在巴丘与世长辞。消息传到建业城,举城震动。他的离去不仅让东吴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统帅,更让江东子弟失去了一位领袖。
这位年轻的大都督走得太早了。如果他能多活几年,或许能够在赤壁之战后再创佳绩,带领东吴开拓更广阔的疆土。
周瑜死讯传来后,孙权立即赶往巴丘奔丧。作为东吴的统治者,他深知周瑜的离世对军心和政权稳定带来的巨大影响。
在丧礼上,孙权恭敬地完成了祭拜仪式。面对周瑜的灵位,他不禁想起两人多年来的友谊,以及周瑜为江东立下的汗马功劳。
祭拜结束后,孙权向小乔提出了一个建议。他表示想让自己的儿子孙登迎娶周瑜年仅五岁的女儿周彻。
这个提议起初让小乔误解了孙权的意图。但在孙权解释清楚后,小乔明白这是一个政治联姻的提议。
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局中,军事将领的力量至关重要。周瑜作为东吴水军的统帅,手下聚集了大批能征善战的将士。
孙权深谋远虑,他知道要稳固江东政权,必须安抚和收服这些周瑜的旧部。而通过联姻这种方式,能最大程度地展示他对周家的重视。
更重要的是,这桩婚事意味着周家的女儿未来有望成为太子妃。这样的承诺无疑会让周瑜的部下感受到孙权的诚意。
在古代政治中,联姻一直是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。从汉高祖刘邦到曹操,都曾通过婚姻来拉拢重臣家族。
对于周家来说,这门亲事也有其实际意义。周瑜去世后,他的家眷需要强有力的庇护,而与太子联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经过深思熟虑,小乔同意了这门婚事。虽然女儿年纪尚小,但这个决定为周家赢得了最有力的靠山。
这场联姻不仅关系到两家的未来,更影响着整个东吴政权的稳定。通过这种方式,孙权既表达了对周瑜的敬重,又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。
周瑜的旧部大多继续效忠东吴,为后来的孙吴政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周彻的婚姻是东吴政治联姻的典型代表。在孙权的精心安排下,她嫁给了太子孙登,成为了东吴的太子妃。
这桩婚事表面上圆满,实则充满着政治色彩。孙登虽贵为太子,但对周彻尚算关照,两人的婚姻生活也算和睦。
婚后不久,周彻为孙登生下了三个儿子。这让孙权十分欣慰,因为这不仅巩固了周家与孙家的关系,更为东吴政权的延续提供了保障。
然而好景不长,孙登突然染病。这次疾病来势凶猛,太医们束手无策。
没过多久,孙登便撒手人寰。周彻失去了太子妃的身份,但她并未因此消沉,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抚养三个孩子的事业中。
周彻的遭遇与她母亲小乔何其相似。都是在丈夫早逝后,独自担起抚养子女的重任。
更为不幸的是,周彻的两个儿子相继离世。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
所幸二儿子孙英还在。孙英从小勤奋好学,立志要继承祖父的基业,为东吴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孙英成年后,展现出不俗的才能。他熟读兵书,精通军事,深得军中将士的爱戴。
但在东吴后期,权臣孙峻密谋夺权。这场政变不仅威胁到东吴的政权稳定,更危及到皇室的安全。
孙英挺身而出,试图阻止孙峻的叛乱。然而势单力薄的他最终失败,被逼入绝境。
为了保全家族的荣誉股票实盘配资,孙英选择了自缢。至此,周彻失去了最后一个儿子。